如果新疆把能源产业的产业链做长,发展下游的石化工业,仅仅塑料就可以成为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原料。
而依据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国目前实际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不过为2000万到3000万。这里以美国为例来做一简单比较。
更为确切地说,中国纳税人的税费负担,根本不是世界中间水平,而是美国纳税人的三倍左右,这绝对是世界第一,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应该承认,这些数据并非全部错误,不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是非常有问题的,即2010年中国税收总收入为73202亿。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顶级富人所缴纳的?官方并未进一步公布,但我们还是可以大体推算出来。因为实际上这些收入都是来自纳税人,只是在名义上不是税费而已。因此如不计这些收入,则根本无从对比中国和西方纳税人的负担。
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2006年有1.38亿纳税人,占人口46%左右,其中最为富有的人士(13.8万人,其比例占为全部纳税人的0.1%),所缴纳的税费占联邦政府个人所得税全部收入的17.4%。而据新华网报道,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累计总数约3.26万亿,换言之,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开支在政府财政开支中平均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而加上教育就更为可怜了——即使在2010年,其比例也没有超过20%。有关资料显示,1960-2000年,每年进口的谷物占全国消费量的比例未超过5%,而新世纪以来,却上升到约15%。
三、当前各种相关矛盾现象的分析在我国目前出现物价较快上涨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矛盾现象,往往令人疑惑不解,这里不妨进行简要分析。我国GDP对外贸的依存度超过60%,比美、日等发达国家还要高出得多。工资成本普遍上涨,自然会推动产品价格普遍上升。2007年进口的原油、成品油达1.8亿吨,2010年更增至2亿吨以上。
国际油价2003年初每桶为37美元,但随后受美伊战争和美元贬值的影响,到2008年曾涨至每桶147美元。2011年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10年12月国际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居住类上涨4.5%,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约占90%。可以说,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与美欧各国出现的大量失业、债务危机,甚至罢工游行、抗议示威等社会乱象一样,本质上都是2008年危机余波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性质。2009年除投入4万亿财政资金外,还增加了9.6万亿信贷资金,其数额之大几乎超过了上年新增贷款额5万亿元的1倍。要从根本上摆脱国际垄断资本通过汇率对我国经济的掠夺和破坏,就要调整我国目前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建立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我国外汇储备从2006年的1万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底的2.8473万亿美元,4年间净增1.8473万亿美元。2. 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并存的矛盾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是相当严峻的。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对铜的需求增加,加之去年冬智利发生工人罢工,都进一步推高了铜价。能源是一切生产企业都必需的燃料和重要成本构成因素。
2009年以来,虽然在政府强力干预下,我国经济复苏很快,失业情况有所缓解,但新增的就业人数基本上只够容纳新增的劳动力,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过去积存的失业量。由于美元占据世界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美国增发的货币很大一部分迟早会流入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寻求更高回报,使新兴国家面临货币汇率上升压力,制造资产泡沫,推高商品价格。
流入我国的热钱活动就是其表现之一。在我国目前具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结构下,难免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以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日增。
我国目前消费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会议于2010年7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高企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的建议案》中还明确提出,应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CPI联动的调整机制。3. 人民币汇率上升与物价上涨的矛盾按照西方均衡汇率理论,如果一国物价上升,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下降。20世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提出了类似的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他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与意识形态无关,通货膨胀是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而且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就愈速。如此多的货币不可避免地促使物价上涨。原因何在?这需要从价格上升的产品组成结构予以分析。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一方面,如前所述,这次物价上涨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形成。
2010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CPI)呈前低后高趋势,平均同比上升3.3%。据计算,我国从1980年到2001年之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贸易出口的59.2%。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计划到2011年6月共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近几个月来,我国民生用品除公交服务、电子产品等少数价格未变甚至下降外,普遍呈上涨趋势。
其中,特别是2009年,国家为刺激经济、保证增长,M2破天荒地同比增加28.42%,大大超过了同年GDP增幅19.22个百分点,紧接着2010年供应量又继续大幅上升,到12月M2余额同比增长18.94%,仍超过同年GDP增幅8.64个百分点。由于世界最大产铜国智利在2010年初发生大地震,使铜价上涨4.5%,达到每吨7522美元。同时还会使我国2.8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贬值。总之,工资上升主要是物价上涨的结果,但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据报道,2010年6月以来的三四个月之间铜价飙升约50%。而我国从2010年6月19日新的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6.8︰1上升到去年末6.6227︰1,半年多上升了2.68%。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物价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过程,原在农村潜在的大量过剩劳动力涌向城市,大大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2010年12月12日报道: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与同年4月初相比,玉米等主要粮价已普遍上涨5至7成。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大量的出口贸易产品特别是加工贸易产品是靠大批农民工进城来完成的,从而必然日益形成城乡劳动力的相对紧缺,促使工资上升。
其中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26.3倍。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美元超发贬值,国际油价迅速回升。首先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两头在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人民币汇率一旦大幅度上升,就会使大批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工人失业。
铜是工业企业的又一重要原料,它可用于管道、供暖、电线和通信缆线,是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的重要物资之一。目前看来,价格上涨的势头还非短期可止。
而城市公有制经济在近年的改革中又有一些工人下岗失业。不难理解,这些热钱的涌入,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一国汇率上升与通货膨胀并存,在一般情况下看似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其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一面。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西亚、北非地区不少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导致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国际油价急剧上升。